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黃劼)為更及時有效規范電梯安全監管機制,切實降低電梯故障率和事故的發生,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近期推出了電梯安全管理新舉措,實行按需維保和保險加服務模式,以及維保服務質量測評,推廣“一碼通”小程序等電梯安全管理模式。
定期維保改為按需維保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深圳的電梯保有量增速迅猛,“固定周期(15天)、固定項目”的傳統維保模式已不適應電梯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也無法滿足老百姓(603883,股吧)對乘梯安全性、舒適性的更高要求。
為破解傳統模式下維保資源分配不合理、電梯故障多發、維保人員緊缺等難題,進一步提升電梯維保質量,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借助成熟的電梯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視頻智能分析技術等,開展電梯按需維保模式試點工作。
參與試點的電梯維保單位可根據電梯安全狀況,結合設備運行工況、使用單位需求等因素,以提高電梯安全性、可靠性為目標,科學靈活確定維保項目、內容和周期,突破“固定周期、固定項目”的限制。此前周期為十五天的半月維護保養項目,最長允許在1個自然月內通過一次或多次現場維護保養活動完成;在電梯物聯網市級平臺建成后,及時對接且正常交互數據的電梯,半月維護保養項目,最長允許在3個自然月內通過一次或多次現場維護保養活動完成。季度、半年、年度維護保養項目分別應在1個自然季度、半年、年度內通過一次或多次現場維護保養活動完成。
相關人員表示,按需維保模式實現了電梯維護保養與電梯實際安全狀況的良性互動,合理分配維保資源,緩解維保人員緊缺矛盾,營造優質優價的良性競爭環境,激發企業提升維保質量的內生動力,提升電梯維保行業整體水平,增強電梯安全可靠性,提升市民乘梯體驗。
“保險+服務”提升維保水平
電梯“保險+服務”的深圳模式是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落實“先行示范”的具體要求,打造電梯質量安全標桿城市的一項創新舉措。
投保人投保相應的電梯保險項目,在電梯日常維保服務、零部件更換或整機更新改造時可以獲得相應的保險賠付保障。該模式除涵蓋原電梯統保保險的基本功能外,還新增了日常維保服務資金保障、零部件更換資金保障、整機更新改造資金保障等三大功能。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將“深圳電梯保險+服務項目白名單” 定期向社會公布:一是應急救援必須在10分鐘內到達現場;二是應急維修必須在10分鐘內到達現場;三是應急維修必須在4個小時內完成。保險機構還應當在保險方案中明示對發生未達到關鍵指標要求事項的經濟補償標準。
該模式既實現了“有支出就有賠付”,較好地解決了資金籌措難題,又借力互聯網設備和保險機構的規模優勢,持續提升電梯維保服務水平,最大限度減少電梯事故和故障,最大限度提升應急維修效率。
質量測評規范維保市場
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引導與社會監督作用,規范深圳市電梯維保行業生產活動,促進電梯維保單位提高電梯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服務質量,今年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了深圳市電梯維保服務質量指數測評系統,全面推動電梯維保服務質量指數測評工作,通過系統自動進行測評,并將測評結果進行公示。目前該系統已上線試運行。
據介紹,通過該系統可實現電梯維保服務質量測評的標準化、客觀化、自動化,并形成量化分數來評價維保單位的服務質量。測評系統將按照《電梯維保服務質量指數測評規范》所規定的測評要素、測評原則、測評方式等,從我局許可、監管、執法等系統中讀取資質等級、維保規模、維保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現場實施救援平均用時等10類測評要素數據,自動進行測評并形成測評結果,避免人為主觀因素影響測評結論,確保測評嚴謹客觀。
相關專業人員表示,通過公示測評結果,社會各方可結合需求應用相關測評結果:維保單位可通過測評結果了解本單位維保工作各指標分數,針對性整改補足,提升自身維保水平;電梯使用單位和物業公司可參考測評結果,對比各維保單位維保服務質量,選擇更優質的維保單位;監管部門可引導形成維保行業良性競爭局面,推動維保單位完善升級,全面提升深圳電梯維保行業服務水平。
“一碼通”小程序保障信息透明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精心設計的掌上電梯“一碼通”小程序,配備“一鍵報警”“一鍵投訴”“信息預警”等七大服務功能。公眾、維保人員、監管人員、使用單位均可通過“一碼通”小程序了解電梯的全生命周期運行情況;維保人員可實時響應救援并高效上報進展情況;電梯有故障,監管部門也可第一時間接收預警,隨時隨地查詢全方位信息,提升現場執法效率,提升了乘梯的安全性、舒適性、可靠性。
“一碼通”小程序方便了廣大市民及時、快捷了解電梯設備的參數、檢驗檢測、維護保養、設備投保等信息以及維保單位資質信息,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表示,將落實好電梯安全監管的要求,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研究制定出更多更好的改革創新舉措,為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發展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 HN666)